【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库尔勒乡村墙绘火“出圈” 村民在家门口与天安门合影
发布时间:2025/10/24 17:46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打印]
连日来,梨城乡间涌现出一道道崭新的文化风景线,以天安门、万里长城、石榴等为元素的主题墙绘,成为村民驻足观赏、拍照打卡的热门地。这些墙绘不仅是装点乡村的“露天画廊”,更是传播文明新风的“思政课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融入笔墨色彩,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乡村沃土悄然生长。

在兰干乡贡拉提村,红墙金瓦的天安门墙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另一侧的石榴树图案枝繁果硕,红墙艳果相映,格外醒目。各族群众手举鲜艳的国旗围站在墙绘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人孩童驻足凝视,目光在天安门与石榴枝间流连,返乡青年举起手机记录,想把这份“家门口的家国图景”定格下来。
这幅跨越千里的“精神镜像”,圆了村民“在家门口看天安门”的心愿。“一直盼着去北京看升国旗,现在站在这里,像真的到了天安门广场一样!”大学生艾孜海尔·喀德尔说。


托布力其乡的天安门墙绘旁,民族团结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不少村民自发聚集于此参加升国旗仪式,望着墙绘中巍峨矗立的天安门,村民努尔买买提·艾山说:“看到这幅画,就像真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心里又暖又自豪。”

墙绘上,磅礴的长城蜿蜒舒展,饱满的石榴籽粒粒相依,这些画面满是生机,甚至成了乡村动人故事的无声“见证者”。它映照着各族村民互帮互助的日常,藏着邻里间嘘寒问暖的温情,生动印证着“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悄悄将炽热的爱国情、浓厚的邻里情,拧成一根扯不断的民族团结同心绳。

“原本老旧的墙变成了精神地标,村民合影时心贴得更近了。”下牙村第一书记国志军看着络绎不绝的打卡人群,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里,墙绘不只是视觉风景,更是乡村振兴的文化纽带,把‘五个认同’的种子播进村民心里,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村民日常。”

与此同时,和什力克乡下和什力克村、萨依力克村也迎来文化盛事,村里邀请专业美术团队绘制巨幅天安门墙绘。团队提前了解村民喜好,结合乡村风貌设计底稿。施工时,村民在现场观摩,有人递颜料、有人扶梯子,从勾线到填色,每一笔都饱含着各族群众对家乡的热爱和祝福祖国更加美好的热切期盼。
不久后,萨依力克村高3米、宽5米的墙绘完工了,蓝天映衬下的城楼庄重鲜活,成了村里最亮眼的团结符号。
“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天安门,现在看着老师一笔笔画出来,红墙黄瓦特别真,像把‘首都’搬到了家门口!”村干部茹仙古丽·克依木说。


今年以来,库尔勒市以墙绘为载体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仅用天安门主题墙绘把村民的爱国热情视觉化、具象化,还将村规民约、文明新风、丰收喜悦等绘在墙上,让单调的墙体变成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凝聚民族团结力量的阵地。


如今,分布在托布力其乡、和什力克乡等梨城大地的主题墙绘,正以笔墨为媒,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答卷,让爱国精神在乡村深处扎根,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凝聚起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力量。(记者 阿依佐合热·阿尤甫 马丽娟)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