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中秋雅韵漫梨城 文明实践聚民心​​​​

发布时间:2025/10/09 10:42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打印]

金秋送爽,梨果飘香。中秋佳节,库尔勒市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精心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从博物馆里的文化浸润到美食街中的琴音悠扬,从景区内的沉浸体验到社区间的公益传承,活动涵盖非遗展演、民乐齐奏、民族团结联谊等内容,既让传统佳节焕发新生,更让家国情怀浸润人心,在“塞外明珠·山水梨城”绘就家国同庆、邻里和睦、各族共融的温暖画卷。


“好戏梨城”豫剧经典剧目《包青天》。黄万里

文艺零距离,氛围“热”起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基层,点燃群众参与热情。梨城美食街先后上演“花好月圆”千人古筝展演、“好戏梨城”戏曲专场及基层文艺小分队优秀创作节目比赛(街道组、乡镇组)等文艺演出。千名古筝爱好者同奏《我和我的祖国》《万疆》等经典曲目,琴声激荡家国情怀;豫疆音豫剧团25名文艺志愿者唱响豫剧《包青天》,为国庆中秋假期里的库尔勒市民送上节日厚礼;基层文艺小分队竞赛中,20支队伍献上《粉墨花旦》《库尔勒赛乃姆》等节目,尽显多元文化活力。“这次展演特意选在梨城美食街,就是想让传统民乐走出剧场、融入日常生活。”库尔勒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永丽说。


梨城美食街舞蹈表演。黄万里摄

非遗“活”起来,记忆“带”回家。节日里的巴州博物馆与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感知文化脉动的热门打卡地。库尔勒香梨、鸿雁塔等本地元素化身精致文创,丝路文化与香梨文化在创新设计中焕发新生;民族刺绣、木雕等非遗技艺在老手艺人指尖生动呈现,引得市民感慨:“带孩子来了解传统,增强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此外,“月满中秋耀华诞・扎染非遗话党恩”主题活动通过扎染体验、投壶游戏等互动,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深植文化根脉。市妇联党组书记黄金子说:“以节庆为纽带,让非遗传承成为凝聚家国情怀的载体。”


“情满中秋”库尔勒街角音乐会演出。黄万里

文旅融合,家国情怀“浓”起来。铁门关景区巧妙融合古迹底蕴与当代体验,“通关文牒”打卡活动引导游客在关楼、古道完成投壶、猜灯谜等任务,集章兑奖趣味横生;文艺汇演、特色美食、互动巡游让千年关隘充满欢声笑语。来自乌鲁木齐的游客王丽文赞叹:“这种接地气的文化体验很难得!”景区内,“丝路味道”美食长廊与民族歌舞演出相得益彰,构建出“小家团圆”与“大国昌盛”相映生辉的盛景。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知识普及融入休闲旅游,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小家团圆”与“大国昌盛”的同频共振。

石榴籽紧抱,明月照同心。节庆活动亦是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动课堂。巴州歌舞团中秋文艺演出中,《中华民族一家亲》以欢快舞姿诠释民族团结主题;“情满中秋”库尔勒街角音乐会演绎《梨花香》《梨花颂》,将本地特色与中华经典交融,展现多元一体的文化魅力。在共庆佳节中,情感纽带愈发牢固,各族群众的民族团结的石榴花在梨城璀璨绽放。市民段映霞说:“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我们将持续擦亮‘我们的节日’品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梨城大地生生不息,为加快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库尔勒注入持久精神动能。”库尔勒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晓娟说。

一轮天山月,万里家国情。从铁门关的鼓角到孔雀河的碧波,从千筝齐鸣的壮美到扎染手作的细腻,库尔勒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纽带,把传统佳节的“文化基因”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把群众“喜闻乐见”升华为“家国同构”的时代强音。通过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文化盛宴,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凝聚奋进力量,为库尔勒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厚而持久的文化动能。(记者 黄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