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库尔勒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5/08/15 18:06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打印]

“这是咱们梨城居民自己的星光大道!”市民阿迪力江·买买提在风帆广场观看街角音乐会时有感而发,“街角音乐会办得太好了,足不出户就能听现场LIVE,还能自己上去唱呢!”库尔勒市不断深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打造出一系列“零门槛”“近距离”“口碑好”的优质文化惠民品牌项目,元宵社火、端午龙舟赛成为各族群众身边的中华文化盛宴,“群众村晚”“好戏梨城”“街角音乐会”成为家门口的百姓舞台。



“小而美”成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标签

“文化活动不是一定要轰轰烈烈的,也不是一定要针对某些群体的,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就是百姓家门口的、全民都能参与的小而美的活动。”库尔勒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负责人说。

库尔勒市积极探索改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依托各族群众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公共文化广场等阵地资源,全年实施“书润梨城·朗读者”“文润楼兰”读书分享会、“艺韵榴香”文艺角等一批精品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库尔勒街角音乐会、“好戏梨城”戏曲角、“我爱库尔勒·我的城市很文明”城市文明建设展示等一系列品牌叫得响、群众热情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简化传统文化活动所需要的大场所、大舞台,一张背景、一个话筒即可以成为一场群众活动的标配。



“近又精”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代名词

“以前啊,只能在手机、电视上看到龙舟比赛,没想到现在在孔雀河也能看到!诶!你看那队船翻了!”滨河社区居民张阿姨在龙舟竞渡现场说。

库尔勒市聚焦各族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策划,带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盛宴。今年以来,举办元宵社火、庙会、端午龙舟赛、千人书法、千人麦西来甫等30余场次大型文体系列活动,惠及群众40余万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从节庆传统意义上的歌舞大联欢形式转变成“庙会”“非遗打铁花”“龙舟竞渡”等创新方式开展,近距离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传承了优秀精神内涵。


“勤且专”成了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的金钥匙

“我们虽然不是大人物,身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我可以将我身边感人至深的边疆医疗故事传递给每一个群众,我会坚持下去,传递这份力量。”英下乡宣讲员热牙尼古丽·吾甫尔在参加库尔勒市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百姓巡回宣讲报告会后有感而发。


库尔勒市统筹社会艺术类专业人才、草根艺人等多方力量,组建“蒲公英”宣讲团、“石榴籽”乐队、“库尔勒赛乃姆”文艺小分队等92支特色文化文艺志愿队伍5000余人。抽调理论骨干组建“蒲公英”宣讲团,成立26支基层宣讲小分队、156名基层宣讲员。广泛调动基层文艺力量,立足地域特色与资源,举办“梨花季”、白杏文化节、西瓜品鉴、道德模范宣讲报告会系列文化活动等一批接地气、有活力的文化品牌项目,让基层文化资源“动起来”“用起来”,让文化活力在基层持续涌动。

库尔勒市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深耕文化润疆各项工作,努力做好梨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效提升工作,以服务百姓为根本宗旨,持续深化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满足梨城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绘就梨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通讯员彭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