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居民小区打造“共享菜园”!库尔勒这个社区怎么做到的?

发布时间:2025/05/09 10:14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点击数: [打印]

在建设街道新华社区天合花园小区内,一片由“闲置绿地”改造而成的“共享菜园”近日正式开放,成为全市首个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打造的社区农耕空间。这片占地400平方米的菜园不仅是居民亲近自然的田园天地,更承载着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从“积分激励”到“土地共享”,治理生态再升级

作为库尔勒市基层治理示范社区,新华社区党委坚持“红色引擎”驱动基层治理创新,以“党群同心·共建家园”理念为指引,通过“物业+业委会+志愿者”治理模式,推动社区治理实现“参与率+满意度”双跃升。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共同商定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小区物业费、停车费优惠办法,缓解矛盾纠纷,推进业委会与物业企业服务能力提升。创新打造共享菜园治理新载体,采取“党员+居民+志愿者”共建方式,通过垃圾搬运、石头清捡、安装护栏等措施进行改造,居民参与率由27%提升至69%,满意度由43%提升至96%。社区党委书记尚明杰表示,“通过‘责任田’这个有形载体,实现了组织优势、资源优势、群众优势的有机融合,每平方米菜园都是党员联系群众的纽带,每棵蔬菜都凝结着共建共治的智慧,真正让‘人人参与’的治理理念在泥土芬芳中生根发芽。”





多元主体共建,“都市农夫”解锁治理新场景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红色枢纽”作用,一是搭建民主协商平台,组织召开“共享菜园议事会”专题业主大会,30名业主代表中29人投出赞成票,以96.7%的高支持率通过决议,并在公示栏张贴公告充分征求居民意见;二是构建多元共建机制,由业委会主任牵头组建“党员先锋队”,联动物业公司3名党员、5名居民党员代表及10名志愿者成立改造小组,共同改造闲置绿地;三是聚力盘活闲置资源,物业垫资5.6万元,安装智能水表21个、防护栏420米、监控设备1套,铺设节水灌溉管网400米,施用生态肥料10吨,经过25天攻坚建设完成改造。打造20块“责任田”,推行“三公开一公约”认领制度(面积公开、费用公开、流程公开,签订文明种植认领公约),通过抽签实现公平分配,每20平方米菜地收取300元/年的土地使用费,既保障可持续运营又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





“小菜园”种出“大民生”,共建共享聚民心

设立20平米“爱心采摘园”,由物业公司建设管理,蔬菜瓜果成熟时,志愿者可采摘盈余果蔬免费提供给残疾人、独居老人、困难家庭,让“志愿菜篮”送出“民生温度”。物业公司将爱心采摘园管理纳入服务清单,志愿者可通过参与送菜上门活动获取志愿服务积分,用于抵扣部分物业费、停车费。数据显示,项目启动两个月来,已开展地改造、垃圾清运、防护栏安装等主题活动6场,新增社区志愿者32人,服务时长共计90余小时,物业满意度持续提升。“以前楼道堆满花盆,让栽种的居民把花盆搬走他们也不愿意,现在都去楼下‘共享菜园’种植,矛盾变少了,楼道干净了,邻里见面聊的都是种菜心得。”居民郑爽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