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培育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 多元共建幸福家园

发布时间:2025/10/21 10:20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点击数: [打印]

如何将文明从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萨依巴格街道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坚持“文明培育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工作思路,将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基层精细化治理全链条。通过以环境整治为实践课堂,以社区空间为共建共享载体,引导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监督者、受益者,奏响“我的家园我来管”的文明建设协奏曲。

小手拉大手,以童心育文明,激活家庭“微细胞”

打破“成人主导”治理惯性,以“小鬼议事厅”的孩子们为切入点,以童真智慧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


街道以“小小志愿者”为支点,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方式,组建3个“小鬼议事厅”,为社区治理引入“新力量”。今年以来,定期开展儿童议事、“邻里互助扫楼”“绿地认养”等活动,对小区“乱搭乱建、毁绿种菜”等行为进行劝导。创新实施假期学生进社区双积分机制,在人民广场、风帆广场、孔雀河沿岸等人员密集区域,组织学生参与清洁家园、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900余场次,让“随手捡、随时劝”成为居民日常习惯。通过社区与学校双重积分,有效打通家校社协同育人通道,唤醒家庭单元文明意识。




商户聚力,以诚信绘就文明底色,弘扬街巷“新风尚”

跳出“单纯管控”治理思路,以“双积分”制度为纽带,将流动摊贩从“管理对象”转化为“文明先锋”。


街道以居民自治为核心,依托“联铺茶会”载体,吸纳流动摊贩代表加入自治小组,联合执法、市监部门划定便民经营区、经营时间等,设立意见箱和微信群畅通反馈渠道,提供备案卡办理、垃圾清运等便民服务,实现疏堵结合、服务先行。创新推出流动摊贩“服务双积分”制度——参与环境治理可获得“服务积分”,文明经营可获得“文明积分”。排名前20的摊贩,可优先选择经营区域、申报大型活动摊位,实现“文明有价、善治有奖”,充分激发流动经营人员参与城市文明建设内生动力。




文化润民心,以共享扬文明新风,构建和谐城市空间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文化浸润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促进社区“外在颜值”与“内在气质”同步提升。


街道以文明实践为纽带,引导各社区“自治小组”结合居民年龄结构、文化需求,打造“楼道文化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邻里守望等内容融入其中,让“会说话的墙”成为文明宣传的窗口,使文明理念触目可及、随手可感。为推动文明宣传从“墙面”延伸到“场面”,街道联动辖区培训机构、非遗传承人等资源,定期开展“非遗进社区”“邻里文化节”等主题活动,让文化体验贴近群众生活。同时,整合商户资源,成立“诚信商家联盟”“商圈环境共治会”,将200余户商户纳入协同治理体系,开展“卫生互评”“商圈清洁日”等实践活动,推动商户从“文明经营者”转变为“文明传播者”,实现文化浸润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

从“小鬼议事厅”激发青少年活力,到“双积分机制”调动商户热情,再到“文化润心”厚植社区文明底色,萨依巴格街道以文明为核心纽带,搭建多元平台、畅通文明渠道,让居民在参与中获得尊重、在监督中感受责任、在共建中共享成果。




当“我的家园我来管”成为普遍共识,文明理念便不再是外在要求,而是融入衣食住行的生活习惯与精神气质。这正是萨依巴格街道以文明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以文明为笔,让每一位居民成为幸福家园的书写者,让文明之光点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来源:库尔勒市委宣传部 萨依巴格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