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奖学金,不只是给考上的孩子点赞,更是给全村娃树个榜样。”9月1日,库尔勒市恰尔巴格乡博斯坦村开展“村集体经济反哺教育·优秀学子喜领奖学金踏上逐梦路”奖学金发放仪式,为乡村教育注入强劲动力。
活动现场,博斯坦村为16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共发放奖学金6.6万元。学生的脸上写满了自豪,台下家长与村民的掌声、祝福声交织成乡村最动人的图景。
今年,村里共有16名学生顺利考上大学,此次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助学奖励金的发放,不仅是激励学子奋进、凝聚民心的关键纽带,更是博斯坦村推动教育振兴、践行人才战略的生动体现。
“这笔奖学金犹如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不仅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更给予我无尽的精神鼓舞。”博斯坦村准大学生阿卜杜拉·艾尼瓦尔手捧奖学金激动地说,“我一定要在大学的广阔天地里奋力拼搏,用知识武装自己,不负家乡的厚望。”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得有年轻人挑大梁。我们制定奖学金制度,就是要让‘读书有用、成才光荣’的理念在村里落地生根。”博斯坦村党支部书记王三华说,“村委会将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常态化开展助学奖励活动,为辖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王三华表示,博斯坦村推出教育等惠民举措,能拿出“真金白银”,关键在于持续夯实的村集体经济“家底”。2021年,村里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向775户、2373名股东发放股权证。此后,发展的红利加速惠及村民,2024年发放股东分红223.17万元。截至目前,已落地涵盖教育、医疗、参军等领域的6大类惠民举措,将改革红利切实“装进”群众口袋。
近年来,博斯坦村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合作开发,整合闲置土地,发展设施农业——不仅村集体收入涨了,带动村民增收,更攒下了反哺民生的“底气”。村里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制定奖学金机制,覆盖从中专到研究生的奖励范围,将对发展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如今,这笔带着“集体温度”的奖学金,已成为博斯坦村“教育兴村”的缩影,既让考上学的娃有奔头,更让没升学的娃有目标,为乡村振兴凝聚最宝贵的人才后劲。(记者 阿依佐合热·阿尤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