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时间基石” 202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在库尔勒市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20 17:09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点击数: [打印]

10月16日,2025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在库尔勒市召开,全国各地4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山水梨城”,共话时频科技前沿,共绘国家时频体系发展蓝图。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张首刚,巴州党委常委、库尔勒市委书记朱长军出席会议并致辞。


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是我国时频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本届会议为期两天,以“引领时频创新,筑牢强国之基”为核心,围绕原子钟、世界时、守时授时、量子精密测量、国际单位制变革等关键议题,通过一系列高水平特邀报告、分会场研讨及论文交流,全面展示我国时间频率领域近两年来的最新突破与丰硕成果。与会专家将深入探讨学科发展方向,为推动我国时频技术自立自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在致辞中表示,时间频率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保障社会高效运转和国家安全的“神经中枢”。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对时间应用精度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巴州党委常委、库尔勒市委书记朱长军在致辞中表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库尔勒授时台即将建成投用,既是对库尔勒市区位优势和发展环境的认可,也搭建了学习交流、合作共赢的宝贵平台。库尔勒市将以此次学术交流为契机,用好毫秒/纳秒级高精度授时稀缺资源,推动城市治理、油气开采、无人机、精密制造、通信保障等领域,由“自动化”逐步向“智能化”升级,让时间频率基础科学成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强大引擎。

近年来,我国时频科技实现历史性跨越:原子钟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域实现国际领跑;世界时测量与服务彻底摆脱了对国外数据的依赖;国家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的产生与保持不仅实现完全自主可控,综合性能亦跻身国际领先行列。我国正加速构建全球技术手段最完备、安全可靠性最高的空天地一体化授时体系,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坚如磐石的“时间基石”。

本届会议在新疆库尔勒召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张首刚介绍,随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的推进,即将建成投用的库尔勒授时台将成为国家授时系统的关键节点。这不仅将极大提升我国西部的授时能力与战略纵深,更将带动区域科技发展,促进地方信息化建设与科普旅游产业升级,实现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授时技术应用价值广泛,不仅对经济社会进步与生产力提升具有关键支撑作用,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国防建设的坚实保障。授时精度与测量精度的提升,能直接推动相关领域发展。例如,在通讯领域对时间同步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过去传输时间需1微秒,而5G时代已提升至100纳秒,精度要求提高一个量级;当前智能驾驶、低空经济、数字应用、超算及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也对授时精度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张首刚说。

为激励青年人才投身时频事业,传承科学家精神,会上还举行了首届“博雅时频青年奖”颁奖仪式。该奖项由北京大学王义遒教授个人捐资设立,旨在奖励在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青年学者。这一举措为我国时频科技持续创新注入新鲜血液与希望。

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自1980年创办以来,已成为我国时频领域凝聚共识、交流思想、推动创新的核心平台。本届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过往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征程的展望,为我国加快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记者 孙诗涵 马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