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库尔勒市锚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思想铸魂、情感交融、实践赋能”三维方向,扎实筑牢各族青少年信仰、思想、语言、情感、文化、行为六大根基。
思想铸魂,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夯实信仰根基
库尔勒市教育系统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引领,完善“大思政”课程体系,按学段保障各阶段思政类课程课时。构建特色思政课程内容体系,深挖本土资源,邀请老红军、老党员及先进模范代表开展“思政大课堂”,设计楼兰古城、铁门关等“行走的思政课”,推动理想信念深植内心。建立大中小幼思政课教师每年全覆盖轮训制度,优选强育3名思政教研员、116名教师考取思政教师资格证,组建2个市级教学能手工作室,不断提升思政教师专业能力。推动冀疆教育协同发展,与石家庄市教育局、教科所签订帮扶协议,常态化开展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联合教研,合力形成思政金课、优秀教学案例等80节,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情感交融,搭建多元交流平台,凝聚认同共识
推进校地、兵地、疆内外学校结对共建,组建12个教育集团、4个学前教育集团带动城乡均衡发展,2所学校与石家庄市联合办学,7所学校签约兵地融合项目,与石家庄45所中小学开展线上“书信手拉手”,覆盖6万少先队员,拓展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新路径。持续巩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成果,140所学校语言文字达标率100%,有效调动师生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持续筑牢民族团结进步基石。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头雁”作用,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为载体,培育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所、州级示范单位22所,形成市级示范单位全覆盖的良好局面。
实践赋能,丰富育人活动载体,促进全面发展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美育浸润行动,组织书法、围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形成“一校一品”特色文化体系,培育“尚真”“石榴籽”等红色文化、“胡杨”“小梨花”等地域文化、“善美”“七彩”等课程文化,厚植学生家国情怀。通过“体育、艺术2+1项目”、阳光体育、兴趣小组、书香校园建设及校园游戏区等设置,创新育人方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围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采取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利用巴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览馆、库尔勒市烈士陵园等资源,推进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教育。依托青少年实践基地开设7大类34种课程221个兴趣班,惠及2万余名学生,常态化组织学生赴北京、上海等地研学,推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双突破,取得开门办学的良好效果。(来源库尔勒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