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库尔勒市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马澜溪凭借其较高的综合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荣获2025年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她用琴键奏响爱国热情,用笔墨书写文化传承,以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少年的使命担当。
马澜溪的成长深受优良家风的影响。“爷爷常对我说,屯垦戍边的日子虽苦,但守住脚下的土地,就是守住国家的根。”马澜溪从小聆听祖辈扎根边疆的故事,红色基因在这位少年的心中深深扎根。
3岁起,马澜溪在父母引导下开始诵读《三字经》《弟子规》,6岁执笔练习书法,7岁通读少儿版四大名著。“《西游记》里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都不放弃,这和我练琴时一个曲子弹上百遍是一样的道理。”她说。
正是这种执着的品质,让马澜溪在各方面都不断成长。2023年至2024年,她先后获得少先队红领巾三星章、四星章;作文《我心中的英雄》以消防员为原型,斩获冰心文学奖新疆赛区一等奖;钢琴演奏方面,在李斯特青少年国际钢琴赛、海伦国际艺术节等赛事中屡获铂金奖、特金奖等殊荣。
文化传承方面,马澜溪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实践。“非遗不是老古董,它是活的,应该走进我们的生活。”她在策划“班班有非遗”活动时说。作为学校文化推广的小使者,马澜溪积极组织同学们学习剪纸、京剧脸谱绘制等传统技艺。班主任马丽这样评价她:“澜溪总能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文化传承‘活’起来。”
在社区活动中,她带领儿童剪出56个民族特色窗花。“我们班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同学,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她在“冀疆少年书信活动”二等奖作品《天山脚下的石榴籽》中写下的真挚话语。
马澜溪的文学创作同样令人赞叹。翻开她创作的2万字校园纪实作品《我们的7班》,生动幽默的笔触记录着班级的点点滴滴。“我在7班的日子特别开心,所以我想写本书把这些精彩时刻都记录下来。以后翻开这本书,就能想起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她调皮地眨着眼睛说。这部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如今已成为学校“书香校园”活动的推荐读物,激励着更多同学拿起笔记录自己的生活。
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马澜溪十分淡然:“爷爷说,真正的荣誉是能为别人做点什么。”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去年暑假,马澜溪发起“共享书香”计划,带动周围的同龄人捐赠图书,将闲置的书籍汇聚成知识的河流,流向偏远地区孩子们的手中,让阅读的温暖跨越山海。
“我的梦想是在好好学习和自我成长的同时,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人,让知识成为照亮自己和他人的光。”马澜溪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憧憬的光芒。
从书香少年到文化使者,从非遗传承到公益先锋,马澜溪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好少年不仅是优秀个人的集合体,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青春动能。当更多青少年以之为镜,汲取奋进力量时,这股正能量会越传越广。(记者何菊特力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