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梨城要闻

【文化润疆】文润梨城 多彩文化点亮各族群众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5/11/14 17:56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打印]

今年以来,库尔勒市大力推进文化润疆,精心策划推出特色系列文化活动,让多元文化在本土特色风貌中交融,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如秋日硕果般丰盈,擘画出一幅“文化惠民、幸福满溢”的生动图景。



惠民活动“接地气”,文化服务暖人心

“以前看演出要跑老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听戏、看舞蹈,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家住铁克其乡的居民王秀兰在梨城美食街欣赏完街角音乐会后说。今年以来,市文联统筹市音乐家协会、市戏剧家协会、市舞蹈家协会及全市文艺爱好者办好做优街角音乐会;“我爱库尔勒·我的城市很文明”城市建设交流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好戏梨城”等精品群众文化活动在群众身边的口袋公园交替上演;各乡镇街道接连奉上一系列接地气、暖民心的“文化大餐”,恰尔巴格乡“无花果节”、阿瓦提乡“非遗文化嘉年华”、托布力其乡“大盘鸡节”等活动接续开展。在各支文艺志愿服务队与市直各部门志愿服务队的助力下,相继在托布力其乡、和什力克乡、哈拉玉宫镇、塔什店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全市4个远郊巴扎常态开展“欢乐大巴扎”活动。接地气的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文化活动中感悟生活的变化,体会文化服务的温度。


除了特色节庆活动,市图书馆还走进各乡镇街道推广普及流动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文华街道常态化开展“文墨润初心·书香浸楼兰”阅读分享会;恰尔巴格乡喀赞其村国匠书院开展全民阅读示范性活动等群众性品牌活动并广受好评。今年,已开展全民阅读活动60余场次,推介宣传各类图书千余本,惠及各族群众7000余人次,在梨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特色活动“显底蕴”,文化魅力增活力

“狼戈!是狼戈!我刚在舞台上跳起麦西来甫,近距离和狼戈一起唱歌、跳舞,太开心了,希望以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阿瓦提乡小兰干村村民阿依古丽·木合买提在“丝路长歌·狼戈梨城璀璨夜”演唱会现场激动地说。2025年新疆丝绸之路葡萄酒节活动在库尔勒举办,作为新疆规模最大的葡萄酒产业盛会,活动吸引八方来客,有效拓宽文化和旅游产业版图。库尔勒市聚焦下半年重要节点,推出“香梨采摘季”“庆‘十一’·迎中秋”“胡杨季”等系列活动,库尔勒半程马拉松作为国庆节重要的活动之一,精心设计路线,串联起天鹅河、永安塔等全市特色文化和旅游地标,让跑者在挑战自我中,充分领略梨城风貌与人文魅力;普惠乡用好资源禀赋,推出“胡杨季”系列活动,在原有观赏胡杨的基础上再“升级”,“棉田麦浪·胡杨论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让各族群众在赏美景的同时,体会乡土特色的美与乐。




秋高送爽,邂逅金色梨城。库尔勒市先后推出“最美胡杨季·幸福夕阳红”文体活动暨广场舞大赛、“金秋为伴·胡杨同行”千人登山活动,举办“梨城十景”摄影及征文大赛,吸引各族群众走出家门,感受秋日梨城的无限魅力。自8月以来,全市共开展特色活动百余场,仅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库尔勒市累计接待游客74.12万人次,同比增长8.61%,实现人文经济双增长,梨城文化供给和魅力不断增强,以“文化+”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成为文化润疆工作的有力实践。





精神滋养“常态化”,文明新风入人心

“市蒲公英宣讲团”通过进基层、进学校、进企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巡回宣讲,覆盖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上万人次,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心中;道德模范面对面宣讲活动走进广场、校园等公共文化场所,让道德文明之花、优秀先进典型之果在各年龄段各行业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带领梨城各族干部群众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胡杨精神、龙山精神等优秀精神和品质,用好兵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红色文化资源,库尔勒市与第二师铁门关市以“文化联谊+节庆交流+群众互动”为媒,举办“香梨丰收采摘”“丝路雄关杯”足球联赛,组织河北文联、铁门关文联和库尔勒市文联文艺工作者走进铁门关进行采风创作,联合举办“冀疆情·兵地韵·乐和巴州”街角音乐会,持续深化兵地融合与文化润疆内涵。




目前,库尔勒市充分用好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70个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四级阵地资源,以“五项工作”为指引,用好各级“五大平台”,积极做好梨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办优“文润楼兰读书会”、街角音乐会、“好戏梨城”戏曲角、“学历史·知新疆·爱祖国”“传承榜样力量”宣传宣讲活动等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品牌,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培训会,谋划各所站特色品牌项目,形成长效、常态机制,凝聚多方力量,服务好各族群众,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如今从城市广场到乡村院落,从文化场馆到旅游景区,在库尔勒市处处能感受到文化的温暖与活力。库尔勒市将以文化润疆为抓手,持续丰富文化活动形式,提升文化服务质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走进群众生活,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浓厚文化氛围滋养城市每一个角落。(通讯员 彭宗鑫)